“你可以用钱进入重点小学,但不能全额退款。”“找工作有办法,登记和牌照都解决了。”“领导你周围的人,有资源来分配内部的房子”……在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听到这句话,我想走一条捷径,“花钱做事”,但结果往往是事情没做,钱没了。
近日,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热点地区刑事诈骗典型案例,提醒大家要脚踏实地,不要贪图捷径,不要上当受骗。
这种信任关系会把孩子送进一所名校
孩子的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,住在北京东城区的张女士也是如此。因为她的孩子要上小学了,为了让她“在起跑线上赢”,张老师一直在打听这件事,想送她去“名校”。
2019年5月,张老师在一个教育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上认识了赵老师。赵本山表示,他有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的资助指标,条件是先交咨询费30万元,建成后再交40万元。
张女士很想为她的孩子们学习,她没怎么想就相信了赵老师。同年5月31日,张女士和她的丈夫在西城区的一家咖啡店与赵女士签署了一份“教育信息咨询协议”。赵女士承诺,如果张女士的孩子不能入学,学费将在5天内退还。合同签订后,张女士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赵某支付了30万元。之后,她不时通过微信询问赵的进展情况,赵说一切都很好,她松了一口气。